“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文化 基因、精神动能。百年党史波澜壮阔,90 年 检史荡气回肠。百年初心历久弥新,我们党 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 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人民检察制度诞生于 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已成为人民政权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司法制度的基本要素。
一、赓续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 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 勇前进。”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 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 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 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 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 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 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 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 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 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 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 格,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 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成为一个个永恒的 定格,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初 心使命。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鲜明的时 代烙印,并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 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创新和 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抓住历史机遇, 转变发展方式,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 问题、迎难而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要 坚持用革命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 汲取信仰力量,人民检察史作为党史的重要 组成部分,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 权力监督制度走过的道路,承载了几代检察 人的探索和艰辛、光荣与梦想。
二、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政治忠诚
(一)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检察事业发展 壮大的根本保证
1931 年 11 月成立了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 员部,人民检察制度正式创立,党领导下的 人民检察制度光辉起航。1949 年 12 月最高人 民检察署成立。1953 年,新中国第一部 《人 民检察院组织法》 通过,毛泽东主席提议将 “人民检察署”改为检察院,一直沿用至今。 在党的领导下,检察机关忠实履职,为社会 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特 周 兰 54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法学经纬100周年暨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征文选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征文活动专刊 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品 格,检察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体 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察制度 和检察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 来,检察机关以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 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为导向,以落实司法责 任制为核心,全面扎实推进各项检察改革, 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 度的主题框架基本确立,法律监督的质量、 效率和检察公信力明显提升。
(二) 坚持党的领导关系检察事业正确政治方向
人民检察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中 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领导人民检察工作的 历史。党的领导是检察制度健康发展的根本 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践中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90 年来,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检察始终与革命、 建设、改革同步。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 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贯穿于履行“四大检 察”职能始终,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保 障人民幸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三)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独立行使 检察权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司法机关依法 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是我们党的明确主张。” 检察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 关,既是司法机关,更是政治机关,旗帜鲜 明讲政治是最根本的要求。检察机关加强党 的政治建设就是要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体现 在司法实践中,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全面从 严治党、从严治检的全过程,严明党的政治 纪律和政治规矩,毫不动摇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 确的方向前进。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 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遵纪守法、依 法履职,把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终于法律的要求贯穿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为人民谋幸福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 心,也是人民检察的初心。人民检察的使命 是维护法治、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人 民当家做主、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人 民检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恪守以人民为中 心的司法理念,跟上人民群众对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 要求,与时俱进做好检察为民实事。
(一) 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切实增强人民 群众的安全感
检察机关作为检察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 督机关,具体通过办案行使监督权。各级检 察机关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事实为依 据,以法律为准绳,严厉依法打击各类犯 罪。对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始终保持 高压态势,突出惩治盗窃、诈骗、抢夺等多 发性侵财犯罪,依法惩治黄赌毒犯罪。对涉 黑和重大涉恶案件严格把关,2018 年以来, 共批捕涉黑涉恶犯罪 14.9 万人,起诉 23 万 人,坚持除恶务尽,起诉涉黑涉恶“保护 伞”2987 人。不断坚持“精细化”导向,聚 焦环境、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围 绕妇女儿童、老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等弱 势群体权益保护,主动依职权开展监督,着 力打造民生检察品牌,通过个案推动司法公 正、促进社会进步。
(二) 坚持为人民司法,不断强化法律监督职责
以人民为中心是检察事业发展壮大的根 本追求,检察制度 90 年的历史是为了人民、 55 | 甘肃检察 法学经纬 陇检文苑 依靠人民的历史,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 谋幸福的历史,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的历史。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检察机 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者和促进者,充分 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体现检察担当,将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融入新时代。2020 年,督 促侦查机关依法立案 2.2 万件,监督撤案 2.4 万件,依法当捕、应诉而未移送的,追加逮 捕 2 万人、追加起诉 2.9 万人。对不构成犯罪 或证据不足的不批捕 13.8 万人、不起诉 4.1 万 人。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 8903 件,坚持疑罪从无、有错必纠,建议改 判无罪。创新落实巡回检察制度,不断延伸 监 督 触 角 , 监 督 “ 大 墙 内 ” 的 公 平 正 义 , 2020 年全国检察机关监督纠正减刑、假释、 暂予监外执行不当 5.1 万人次。促进社会治理 的责任,检察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 求,立足监督办案参与和促进社会依法治理。
(三)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90 年来,党的检察事业随同革命、建 设、改革步伐,历经风雨、坚韧前行。特别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紧跟时代步伐 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2013 年最高检工 作报告提出“着力保障经济健康发展”;2014 年提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 障”;“坚持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摆在更加 突出的位置”,保障传信、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发展被写在 2016 年检察工作安排第 一项;2017 年最高检出台 《关于充分发挥职 能作用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支持 企业家创新创业的通知》,依法保护企业家合 法权益;2018 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涉产权刑 事申诉、国家赔偿案件专项督查活动,同年 10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围绕防治校园性侵, 向教育部发出第一号检察建议。2020 年坚决 贯彻党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部署,及时出台系列司法政策,指导依法 追诉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全国检察机关共批 捕涉疫犯罪7227人,起诉1.1万人,制定实施 “11条意见”,服务“六稳”“六保”,有力惩治 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起诉2.3万人。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 检察机关深刻把握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自 觉把检察工作融入“两个大局”中思考和谋 划。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自觉在服务大局中担 当作为。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贡献检察力量, 用好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因犯罪侵害等致 生活陷入困境的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应救尽 救”,防止因案致贫返贫。救助 3.2 万人 4.2 亿 元。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助力污染防治攻 坚,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5.1 万人,办 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 8.4 万件,与生态环境部 等开展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专项打击出台 检察政策,服务保障长江十年禁渔,促进综 合运用刑事、行政、经济手段惩治非法捕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传承红色基 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 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 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指引以过硬本领迎接前 所未有的重大考验,担当起推动新时代检察 工作创新发展的历史重任,更加注重系统观 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 促进 “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 分发展,以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 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走好新时代检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