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平凉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平凉市院关于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
李郁军检察长从五个方面报告了全市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
一、坚持正确理念引领,在党的领导下稳步推进公益诉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主动汇报衔接,坚决贯彻上级重大决策,统筹谋划推进,准确把握检察职能定位,依法加强监督,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助力依法行政。
二、坚持以办案为中心,不断提高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水平。紧盯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突出问题,依法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稳步拓展公益保护范围,加大办案力度,扩大办案领域;着眼于治理和修复,推进恢复性司法实践,建立全市首个生态环境修复基地。
三、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全面推进检察公益诉讼专项工作。深入推进服务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重点工作,全力保障生态安全;有序推进“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着力整治河道流域“四乱”问题;认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公益诉讼”专项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食药品领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开展国有文物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提升文物保护法治观念。
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公益诉讼长效机制。与市监委、环保、水务、食药、国土等部门会签了公益诉讼案件办案协作《暂行办法》,先后与宁夏、陕西等相邻地区以及庆阳、天水等地检察机关会签建立了跨区域协作机制。
五、坚持强化基础建设,切实增强公益诉讼工作发展后劲。加强公益诉讼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教育培训,尽力补强公益诉讼短板,面向社会吸收公益诉讼志愿者110名。强化装备建设,累计投资56.5万元,购置了无人机、公益诉讼勘查箱等办案设备。加强典型培育,认真总结推广,加强公益诉讼宣传和法律服务,营造关注公益、自觉守法的浓厚氛围。
报告提出,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双赢多赢共赢和恢复性司法理念,以强化办案和开展专项活动为抓手,突出抓重点、育亮点、补短板、强弱项、促创新,全力保障和促进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建设。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议和满意度测评,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