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台县检察院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抓手,聚焦教育、就业、医疗、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重点关注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针对拖欠农民工报酬等各类侵害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大力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共办理各类支持起诉案件52件,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6万余元,以检察履职有力回应群众司法诉求。
一、全方位履职,解决“案子从哪来”的问题。一是积极拓展“外部”线索。主动联合县法院、司法局会签《关于助力弱势群体权益司法保护的意见》,聚焦农民工讨薪、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领域,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案件线索移送、快审快结快执等制度机制;持续加强与人社、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沟通衔接,积极从信访案件、法律援助、劳动纠纷、社会救助等渠道获取线索。二是主动深挖“内部”线索。建立与公诉、侦监、控申等业务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各业务部门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欠薪”“讨薪”等涉及侵害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案件线索及时反馈案管部门,案管部门收集、整理、分析后转交民事检察部门办理,最大化实现案件资源整合,形成维护民生民利的检察合力。三是能动履职搜集线索。紧紧围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及时对接法院、公安、人社等部门搜集案件线索。如在与县劳动监察大队衔接工作中发现陈某某等25名农民工长期被果园承包商拖欠劳动报酬这一线索,遂立案调查,主动帮助陈某某等人申请法律援助,与律师一同深入实地开展调查、及时固定证据,帮助弱势群体依法维权。
二、精细化服务,解决“怎么支持起诉”的问题。一是精准施策。针对弱势群体收集、固定证据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等问题,综合运用调查核实权,联合律师引导、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材料,特别是对残疾人、孤寡老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竭力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二是高效办理。依法快速办理拖欠农民工报酬类案件,对有支付能力、和解意向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耐心开展释法说理、调解疏导,主动协助做好调解、和解工作,尽力促使双方协商解决,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减轻弱势群体诉讼负担。三是跟踪问效。摒弃“一诉了之”的理念,努力做好支持起诉“后半篇文章”,对诉讼过程及后续执行情况持续跟踪问效,防止打“法律白条”,确保支持起诉效果。如近期办理的未成年人赵某医疗事故责任纠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主动与县法院沟通,全程关注案件审理进展,发表支持起诉意见;积极联系县司法局,为赵某提供优质法律援助;协同控申部门畅通司法救助渠道,着力保护未成年人、农村低收入家庭合法权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多元化宣传,解决“如何凝聚共识”的问题。一是多维度灵活开展线上宣传。充分运用“两微一端”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支持起诉指导性案例等内容,突出检察机关在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中的职能作用,不断提升公众知晓度。二是针对性深入基层重点宣传。着眼关乎民生民利、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等热点难点问题,精准制定主题开展法律进村社、进社区、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以案释法、答疑解惑,既在一线收集线索、解决问题,又全面提升基层群众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借助多部门联动机制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及其他参与人员发放宣传手册、邀请参与宣传讲座,不断扩大宣传影响范围,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民事支持起诉的思想认同,凝聚各方合力,展现检察担当,赢得检察公信,努力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