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崆峒区人民检察院创新帮扶思路,拓展帮扶内容,强化帮扶举措,帮扶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聚焦底线任务,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始终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一任务,紧盯“源头监测纳入”和“末端风险消除”两个关键环节,紧扣“六必访”“六必查”要求,积极配合村部开展防返贫监测工作,深入农户家中摸清家庭基本情况、主要收入来源和收入水平、家庭刚性支出等情况,瞄准因病、因学、因残、因就业不稳等主要返贫致贫因素,紧盯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有计划、有重点地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定期入户走访 实时动态掌握农户基本情况
二是聚焦特困群体,热心帮办实事好事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全面拉网式摸底,摸清困难群众在住房、饮水、出行、就医、取暖等方面的问题和诉求,建立帮扶台账,采取“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和暖冬活动,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资5万余元,有效解决了低保家庭、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实际困难。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微信群、“大喇叭”、入户等方式宣传新农合政策,脱贫人口新农合参保率、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协助村两委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人员接种新冠疫苗3000剂次、开展4次全员核酸检测,采样约2000人次。坚持“扶贫先扶志”,持续贯彻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花名册,定期摸排走访督促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实现全村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积极开展爱心公益活动,筹措资金4600余元为14名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为学校捐赠书包及学习用品100余套。

三是聚焦乡村基础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弱项 。始终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作为帮扶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实施危房改造11户,更换自来水管道1000余米,修建大、小花园3处,修排水渠300余米,铺设砂化路500余米,安装照明路灯10台,帮扶村基础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组织参与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200余次,拆除残垣断壁50余处,清理垃圾堆放点150余处,收集生活生产垃圾30余吨。为全面消除简陋旱厕,引导农户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驻村工作队与村、乡联合在多方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共计改厕200余户,扎实推进农村户用厕所进院、入室,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

对受损路面进行修缮

对受损房屋进行修缮
四是聚焦产业链建设,助力提升收入水平 。紧紧围绕“种好玉米养好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依托万亩旱作农业示范点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强化稳定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覆膜7000余亩,发放玉米籽种200余户3000余袋,发放化肥1000余袋,农户户均种植全膜玉米面积达到了50余亩。持续深化牛产业发展体系,紧跟平凉红牛重点产业链发展,成立两个专业养殖合作社,鼓励带动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同时积极培育“五小”产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前往田间地头了解农户生产情况

对养牛规模进行系统摸排
五是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建强村级战斗堡垒 。始终以“双强双争双促进”为抓手,深入开展“四抓两整治”行动,协助村两委抓班子带队伍,对照《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具体工作规范,指导健全完善党务公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学习培训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并严格落实。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督促党员履职尽责、模范带头发挥作用,形成了“赶、比、帮、超”的良好氛围,有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积极帮助培育后备力量,按照发展农村党员要求,将政治素质好、工作积极、组织纪律性强且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群众发展为党员,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着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协助两委做好各项日常工作


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